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歡迎下載2009.06.05加禮宛戰役論文

.
題目1: 台灣歷史中的加禮宛事件發表人
施正鋒教授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

題目2: 加禮宛事件與加禮宛人意識發表人
李宜憲老師 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題目3: 「加禮宛事件」後奇萊平原與東海岸部落地圖之變遷
潘繼道教授 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所

題目4: 權利優先或尊嚴優先?——對原住民族認同運動的一個思考
毛榮富教授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主任

題目5: 加禮宛事件對噶瑪蘭族(Kavalan)與撒奇萊雅族(Sakizaya)關係之初探
陳逸君教授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學系

題目6: 少數歷史的影像建構探討加禮宛事件另類書寫模式
董克景教授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題目7:口述史與清代文獻中族群團體的意象與生成--
從Sakizaya前身的差異樣態與形塑作用談起
蘇羿如女士 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題目8:從分類至正名看撒奇萊雅族的民族關係
陳俊男先生 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題目9:撒奇萊雅Sakizaya民族無形文化建構之研究
楊仁煌教授 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主任兼所長

請至
https://sites.google.com/site/kavalanandsakizaya/sandk
點選下載


再次提醒與會者 本大會歉未能提供論文集
但會壓製論文光碟供與會者索取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加禮宛戰役研習課程

2009/05/27
噶瑪蘭族紀錄片放映(已報名截止)

2009/06/03
撒奇萊雅族紀錄片放映(6/2報名截止)
http://inservice.edu.tw/script/CourseView.aspx?CourseId=342294

2009/06/05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131周年學術研討會(6/3號報名截止)
http://inservice.edu.tw/script/CourseView.aspx?CourseId=342302

歡迎有需要的教師朋友前往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暨全國推廣中心報名

也歡迎關心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的朋友 一同參與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2009/6/5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



請至http://myweb.ncku.edu.tw/~nckutkd/SignUp.doc下載報名表
寄至:kavalanandsakizaya@gmail.com 報名
以便準備餐點

本次研討會不提供論文集

但將提供論文電子檔下載
並壓製光碟檔供與會場索取

2009年6月6日兩族觀點與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場憑弔巡禮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潘繼道教授於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130年紀念活動記者會的致詞稿

.
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 歷史學教授潘繼道於
『烽火漂泊 寂寞重生─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百年奮起路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暨130年紀念活動】』
98年5月15日記者會發言:


敬愛的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的部落長老、部落朋友、 各位長官、
來賓、各位記者小姐、先生, 以及關心兩族發展歷史的各位先進,
大家午安!

一個民族「消失」了一百多年,族名無法喊出來,
公平正義無法伸張,甚至擔心被報復,應該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幸好有周遭原住民族的包容、接納與交往,加上族人的自覺與努力
終於在被清帝國攻擊、毀滅的一百多年後,
先後成為臺灣第11與第13個原住民族。

我從1991年開始接觸這兩支在強勢族群中「隱形」的原住民族,
到看見他們先後完成正名,心中非常的高興,也打從心裡為所有努力
過的部落長老及部落朋友感到敬佩!

族群間應該要相互包容。

回顧晚清「開山撫番」的歷史,幾乎只看到清帝國官員「理直氣壯」
地要對原住民進行撫育、教化;不服教化的則加以征伐。
甚至為了平定抗官事件,除了一方面調動各地軍隊進來鎮壓之外,
也運用「以番制番」的策略,讓不同的原住民族群、部落
產生歷史的糾葛。

我們經常只看到官員或文獻指責原住民的抗官是反撫、番亂,
卻很少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為什麼該被撫、該被征討。

他們原本就有自己的傳統領域,而且起來反擊外來入侵者、捍衛家園
,本來就是他們的天職。他們知道如何在族群競逐的過程中,
以自己的行為法則達到「適者生存」;

但國家力量進入後,這些行為法則被制約,甚至官逼民反之後的抗爭
所換來的不是正義的伸張,而是血腥的鎮壓。

探究「加禮宛事件」,並不是要喚起族群的仇恨,
而是希望讓大家思考如何處理漢人與原住民族、國家與部落遭遇的歷史,
並關注原住民族歷史的研究。

歷史不該被遺忘,歷史教訓更應該被記取。

當我們在介紹臺灣的歷史時,不要讓原住民族群的歷史缺席了;
平心靜氣地討論各族群的過去,讓原住民族群捍衛家園的歷史忠實地
呈現出來,而不是只記錄漢人成功移墾的開發史,
或國家如何開疆拓土 .達成「開山撫番」。
.

5月15日加禮宛戰役開幕活動之媒體報導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130週年紀念活動新聞稿

.
烽火漂泊 寂寞重生─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百年奮起路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暨130年紀念活動】


記者會時間:2009年5月15日(周五)上午10點整
地點: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花蓮市民享里北興路460號)
新聞聯絡人:潘朝成0933484956;督固.撒耘0988000815


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經過近一年餘的籌備,
決定在今年5月15日-6月6日舉辦一系列活動。

這是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後的130年,兩族再度攜手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兩族歷經10餘年的辛苦訴求與努力,
分別被政府正式認定為原住民族第十一族(噶瑪蘭族)
與第十三族(撒奇萊雅族)。

5月15日早上10點整,在「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
由部落祭師舉行祭祖儀式與記者會後,正式拉開序幕。
首先登場的是一系列靜態展覽(展期自5月15日至6月6日止):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特展」、「偕萬來長老紀念展」、
「帝瓦伊撒耘校長紀念展」、「史料文件展」、「手工藝展」、
「民族紀錄片影展」、「潘朝成、高清義攝影展」、
「陳奕杰、陳怡寧繪本展」、「原住民童玩展售與DIY體驗」、
「香蕉絲編織展售與DIY體驗」等。

5月15日,下午01:30-05:00
有一場「進入戰地-加禮宛(達固湖灣)古戰場巡禮」,
由專家與族人負責解說,歡迎媒體記者朋友隨行採訪報導。

6月5日,將舉行紀錄片發表、樂舞發表,
以及「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
在「清算歷史的目的不是報復,而是避免不公不義的事件重韜覆轍」
的理念下, 期望大眾社會能了解,兩族雖處在困難的環境中,
仍努力不懈怠的尋找民族發展之路。

發表論文有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傳統變遷、族群關係、 權利、
媒體傳播、文化建構、民族意識等議題,歡迎學術界與社會人士參加

論文發表人與題目如下:
施正鋒老師-台灣歷史中的加禮宛事件
楊仁煌老師-撒奇萊雅Sakizaya民族無形文化建構之研究
毛榮富老師-權利優先或尊嚴優先?—對原住民族認同運動的一個
...................思考
陳逸君老師-加禮宛事件對當代Kavalan與Sakizaya的發展與影響
李宜憲老師-加禮宛事件與加禮宛人意識
潘繼道老師-「加禮宛事件」後奇萊平原與東海岸部落地圖之變遷
董克景老師-少數歷史的影像建構探討加禮宛事件另類書寫模式
蘇羿如老師-口述史與清代文獻中族群團體的意象與生成-
...................從Sakizaya前身的差異樣態與形塑作用談起
陳俊男(MayawKilang)老師-從分類至正名看撒奇萊雅族的民族關係

6月6日,兩族將進行有時代意義的重要活動,包括民族祭祀、
兩族後裔「進入戰地-加禮宛(達固湖灣)古戰場遺址憑弔及巡禮」、
兩族觀點發表、兩族共同聲明及結盟等活動,
歡迎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後裔參加。

5月18日-6月4日,歡迎團體預約解說導覽及影片觀賞;
每週三下午中小學教師研習課程。
活動網址http://karewanandtakobowanincident.blogspot.com/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
補助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電力公司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花蓮縣帝瓦伊撒耘文化藝術基金會、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台灣撒奇萊雅族協會
協辦單位:公廣集團原住民族電視台、新社部落、立德部落、
................大峰峰部落、樟原部落、加禮宛部落、撒固兒部落、
................水璉部落、磯崎部落、馬立雲部落、北埔部落、馬立
................雲部落、北埔部落、吉拉卡樣部落、慈濟大學傳播學系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所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及其深遠的影響

.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及其深遠的影響
-清算歷史的目的不是報復,而是避免不公不義的事件重韜覆轍

130年前(1878),發生在今新城鄉與花蓮市的「加禮宛(達固湖灣)
戰役」,可說是原住民族的「228事件」與「白色恐怖事件」。參與
反抗 、反奴役戰役的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的戰爭英雄,他們的屍骨
與精神 被遺忘在荒野足足130年了。同治十三年(1874),發生日軍
進犯南台灣的「牡丹社事件」後,為避免外國勢力對後山地區的覬覦
,清朝政府開始注意台灣後山的經營,著手「開山撫番」。

光緒元年(1875),清朝政府以「開山撫番」之名的將殖民勢力推進
到後山,並在各要地駐紮軍隊,同時也鼓勵漢人到後山侵墾,若有原
住民族群反抗則以軍隊鎮壓或殺戮,造成後山原住民族群的生存空間
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清朝國家勢力尚未進入後山時(花蓮、台東),遭受清朝政府與漢族
雙重壓迫的噶瑪蘭族人,大約在1840年代,被迫從宜蘭遷逃到奇萊平
野建立堅強穩定的家園-加禮宛社群(東部地區原住民族群,習慣稱
噶瑪蘭族為加禮仔宛),是奇萊平野北邊最強大的族群,加禮宛社群
的北邊、西邊有太魯閣社群;西南邊有七腳川社群;南邊有南勢阿美
社群以及撒奇萊雅族,既便如此,噶瑪蘭族人仍擁有相當的武裝戰士
可以保衛家園,當時各族各社群均擁有一定自我管控的土地空間。

清朝軍隊駐營在「鵲仔埔」(今大漢技術學院附近)靠近加禮宛社群
,常有侵擾部落之事發生。光緒四年(1878)的三、四月間,在美崙
溪北邊的加禮宛社群因官軍招搖撞騙,又按田勒派,詐索噶瑪蘭族人
不少金錢;又發生官軍購買土產時過於欺壓,且有凌辱婦人之事發生
,在忍無可忍之下,負責捍衛部落安全的噶瑪蘭族戰士展開一連串截
住官兵請糧文書、突襲營房、毀壞水井、攻擊營哨等游擊隊式的反抗
行動,此一連串的舉動被清朝視為挑戰統治權威,因而提高加禮宛社
群地區的緊張情勢。當時,噶瑪蘭族人聯合與其關係良好的撒奇萊雅
族人共同抵抗清國殖民勢力,以當時清軍的駐守兵力是無法擊敗兩族
勢力。因此清軍除了動員駐紮在後山的軍隊之外,也從後山以外的地
區以輪船載運軍隊前來鎮壓。清軍原本要攻擊的主要對手是噶瑪蘭族
人,但在總兵孫開華、吳光亮等人登上米崙山(美崙山)查勘地勢後
,為了要孤立加禮宛社群,決定先攻擊巾老耶社(撒奇萊雅族)。

1878年9月6日(西曆10月1日),清軍以現代化武器發動無情的攻擊
,軍隊行進時被加禮宛社主戰派領袖Dafu Wanu得知戰情即刻率領戰
士前往南方欲通知鄰近的撒奇萊雅族,不幸路途中被清軍截擊陣亡。

1878年9月6日、8日(西曆10月1日、3日,週二、週四),清軍先後
擊潰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這就是所謂的「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
。這場戰役不幸造成4、5千名族人的死亡,兩族人原居土地也流失,
民族力量急遽萎縮,影響至為深遠。「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結束後
,清軍採取報復與威嚇伎倆。即刻捉拿領導戰役的撒奇萊雅族頭目古
穆得巴吉克,將其綁在大樹上處以慘忍的刮千刀凌遲,而頭目夫人則
被夾在兩塊茄冬大樹幹中間,清兵數人站在樹幹上跳躍活活把人壓碎
,清軍更強迫附近未參與戰事的南勢阿美與七腳川等社群在旁觀看這
慘絕人寰的極刑。

至於活在恐怖當下的兩族人,總兵吳光亮採「勒遷以分其勢」的報復
手段,強迫部份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人遷離原居部落到花東海岸與
縱谷平野,被迫遷離的族人有的寄居阿美族部落、有的建立新家園,
兩族自此隱匿消聲成為流浪的民族。

時至今日,「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已發生130年,但兩族後裔不向
命運低頭,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正名(復名)的歷史任務.然而
,族群文化與民族生存權益已嚴重流失,民族重建工作極為艱鉅

為了讓族人、大眾社會,能更清楚瞭解130年前所發生的受壓迫民族
的壯烈反抗行動與日後無止境的苦難,並盡力還原真相。兩族人合作
籌辦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祭祖祭祀、紀錄片展、文件展、攝影展
、繪畫展、傳統歌舞發表、手工藝展、古戰場憑弔、兩族觀點發表,
以及兩族結盟聲明等活動。是期望藉次機會,重新結合兩族微弱的力
量,激發兩族文化復振及民族意識抬頭,並向社會發聲

-清算歷史的目的不是報復,而是避免不公不義的事件重韜覆轍。

活動網址http://karewanandtakobowanincident.blogspot.com/

計畫主持人:木枝‧籠爻(潘朝成)
總策劃人:督固‧撒耘
.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暨130週年紀念活動

.
在台灣,從來沒有一場戰爭,讓兩個族群同時『消失』。
在台灣,也從來沒有兩個族群在『消失』之後百餘年,
    重新找回自己的尊嚴。
在台灣,更沒有兩個原住民族同時願意為一個事件,
    表達族群最深沉的感覺。

加禮宛(達固湖灣)事件,一個早已被人遺忘的原住民族228事件。

1878年的加禮宛事件,起因於駐紮清軍及將領陳輝煌的指營撞騙、
按田勒派、索詐金錢、凌辱婦女及買米口角等行為,引起加禮宛社
噶瑪蘭人與撒奇萊雅人的抗官行動。

清軍除了動員駐紮在後山的軍隊之外,也從後山以外的地區以輪船
載運軍隊前來鎮壓。清帝國最後在優勢武力的征伐下,結合南勢阿
美的七腳川社,策動太魯閣「以番制番」,先後擊潰撒奇萊雅族及
噶瑪蘭族並進行處分,使噶瑪蘭人和撒奇萊雅人隱匿到阿美族部落
,成為流浪的民族。

百餘年來噶瑪蘭人與撒奇萊雅人命運一致,也命運相繫 。

加禮宛事件曾經造成噶瑪蘭族和撒奇萊雅族的離散和嚴重的文化流失
加禮宛戰役後的130年兩族再次結盟,以族群主體觀點呈現曾經隱沒
又再現的歷史、文化及生活樣貌。

2009年5月15日至2009年6月6日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
邀您一同見證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在時代洪流中
不能被抹滅的族群意志與尊嚴
.

5月15、5月16日加禮宛戰役開幕活動

1
烽火漂泊 寂寞重生─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百年奮起路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暨130年紀念活動】

記者會時間:2009年5月15日(周五)上午10點整
地點: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花蓮市民享里北興路460號)

特別推薦「進入戰地」活動:01:30-17:00PM
「加禮宛(達固湖灣)古戰場巡禮」導覽,
專人解說,歡迎媒體記者朋友隨行採訪

新聞聯絡人:潘朝成0933484956;督固‧撒耘0988000815

5/15記者會流程表

5/15日與5/16
「農村歷史文化、農村生態暨加禮宛戰役古戰場路線」導覽解說活動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2009/0515-06-06加禮宛戰役特展

.
05.15 早上十點開幕記者會
05.18-06.07 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文物影像特展
05.27 中小學教師研習課程
06.03 中小學教師研習課程
06.05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
(以上活動如須研習時數者.敬請至教育部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報名)
06.06 加禮宛(達固湖灣)古戰場遺址憑弔及巡禮

地點: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 (花蓮縣花蓮市民享里北興路460號)

05.18-06.06 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文物影像特展

史料文獻展
民族手工藝展
原住民族運動平面攝影及紀錄影片展.
潘朝成平面攝影展
高清義平面攝影展
陳奕杰「火光中的撒奇萊雅」繪本展
陳怡寧「撒奇萊雅族神話」繪本展
偕萬來長老紀念展帝瓦伊撒耘校長紀念展

歡迎團體預約導覽及影片觀賞
(聯絡人:吳慧馨 0986531351 e-mail: kavalanandsakizaya@gmail.com)

2009.06.05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

加禮宛事件之學術論文暨原住民族運動紀錄影片發表
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傳統樂舞發表會

2009.06.06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古戰場遺址憑弔及巡禮


導覽解說 : 潘繼道教授、李宜憲先生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 。
指導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電力公司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花蓮縣帝瓦伊撒耘文化藝術基金會、花蓮
................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台灣撒奇萊雅族協會 。
協辦單位:公廣集團原住民族電視台、新社部落、立德部落、
................撒固兒部落、水璉部落、 磯崎部落、馬立雲部落、
................北埔部落、吉拉卡樣部落。

2009/06/05加禮宛 (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


點圖可放大議程


意欲報名者
請點
http://myweb.ncku.edu.tw/~nckutkd/SignUp.doc 下載報名表



以便準備餐點